一、開發背景
DRGs(Diagnosis Related Groups)中文翻譯為(疾?。┰\斷相關分組,是一種按照治療過程一致性和資源消耗一致性原則將急性住院病例分類和分組的方法。DRGs的指導思想是:通過特定的疾病和治療過程確定各病例的DRGS分組,并根據DRGS組別制定醫保費用支付標準,不再按照病人在院的實際花費(即按服務項目)付賬,引導各醫院減少不必要的治療和服務項目,縮短住院天數,達到優化醫療資源、控制醫保費用之目的。同時,各醫院也可根據DRGS組別確定各病例的標準工作量,作為內設機及人員的工作量考核的依據,徹底改變以收入為基礎的工作量考核方法,彌補或根除收入核算、RBRVS點值、醫師費核算等傳統工作量核算方法的不足。
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和《控制公立醫院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的若干意見》明文提出要在全國鼓勵推行按DRGs付費方式。2017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七次會議中,習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關于進一步推廣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經驗的若干意見》的文件中重申,要科學選擇付費方式,逐步擴大按病種付費的病種量,并規定了具體的實施時間表。
我們研究認為,DRGs的核心是一種管理思想和愿景,DRGs付費和單病種付費均是針對某種疾病一次住院治療的打包付費方式,其不同之處是單病種付費選擇的疾病相對單純,對復雜病的處理相對簡單,如闌尾炎、白內障等;而按DRG付費則幾乎把全部疾病都分入到了不同的組進行管理,覆蓋全面,更為科學。但從實踐上看,DRGs方法能否有效實施,主要取決于分組規則設計、改進及配套信息系統。即同一DRGs組別是否滿足治療過程一致性和資源消耗一致性原則。
第一代DRGs誕生于美國,耶魯大學學者從新澤西州、康涅狄克州及賓夕法尼亞州采集了70萬份出院病例,通過主要診斷條目和第一診斷、第二診斷、主要手術和年齡等分組要素,將疾病分成492個診斷組,經過近10年研究并于1976年完成。此后經歷數次發展,目前已是第六代,但美國仍只將DRGs用于老年健康保險償付。雖然實施DRG支付制度的國家還有澳洲、加拿大等10多個國家,但均是有限運用。20世紀80年代后期,北京、天津、上海等地醫學院校和研究機構陸續基于DRG的付費機制研究,并嘗試將其應用于醫院改革的實踐中。然而由于當時的改革未解決醫院信息標準化問題,DRG的相關研究也被暫時擱置。2006年北京率先重啟DRGs-PPS的大規模研究,于2011年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友誼醫院、朝陽醫院、宣武醫院和天壇醫院等大型綜合性醫院進行醫保支付改革試點,但目前仍局限于少量DRGs病種組,且沒有看到在全市推廣的前景。
二、主要做法
結合DRGS原理及國內外實踐,我們積極借鑒國內外研究成果,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對15萬個病例進行認為分析、驗證和改進,分組器的入組率由95%左右提升到100%,DRGs費用CV(同一組內所有病例的住院費用的變異系數)、DRGs住院天數CV、DRGs權重費用CV小于1的為100%,顯著高于美國、澳大利亞、北京的分組器水平。
(1)積極借鑒北京市的研究成果。東旦DRGS分組器以北京市醫院管理研究所、國家衛計委醫政醫管局編寫的《CN-DRGs分組方案》(2014版)為藍本,確定MDC、ADRGs、DRGS分組規則的初始版本,以充分借鑒北京市DRGS的研究成果,同時便于與北京市300多家醫院的分組結果進行比較、驗證。
(2)將疾病診斷編碼北京臨床版轉換為國標2016年版?!?/span>CN-DRGs分組方案》(2014版)中的疾病診斷編碼采用的是北京臨床版,隨著國標2016版的發布,結合當地醫院的實際,我們將北京臨床版轉換為國標2016年版,在利用智能機器人驗證的基礎上,組織專家進行了逐項審核。
(3)驗證并調整ADRGS入組規則。針對《CN-DRGs分組方案》(2014版)各章節(MDC)由不同專家編寫,同一主要疾病診斷可能歸集到不同的ADRGs、DRGs組別問題,我們對各疾病診斷的ADRGs分組進行了檢驗,按照??苾炏仍瓌t進行了調整,不僅將入組率由95%左右提升到100%,而且解決導致分組結果不一致、不穩定問題。
(4)建立了合并癥/并發癥的CCL值清單。借鑒澳大利亞的做法,通過各合并癥/并發癥對ADRGs加權費用的相關性分析,確定了各ADRGS合并癥/并發癥的CCL值,,有效解決CCL值確定難問題,并且同一合并癥/并發癥對不同ADRGs產生不同影響。
(5)建立了年齡分組驗證機制。針對北京、云南、CN—DRGS分組方案對年齡分組不一致問題,我們建立了分組驗證機制。即在假設N個年齡段分組情況下,判斷各年齡段是否對DRGs權重費用產生影響,并且是否隨著年齡增長是否正相關。如果年齡分組與DRGs權重費用正相關,并且該年齡組病例達到一定比例才按年齡細分DRGs組別。經檢驗北京版的年齡分組更為合理,但個別年齡分組沒有必要。
(6)建立了主要手術操作排序機制。針對不少病案主要手術操作不一定是消耗資源最多的手術操作,導致分組權重低、離散度高問題,我們根據各類手術操作與DRGS權重費用的相關性,以及手術優先、治療性/檢查性操作次的原則開發了各類手術操作的排序機制,減少了因病案首頁信息填寫原因導致的分組偏差,降低了數據裁剪率,有效提升了分組結果的穩定性、可靠性。
(7)增加了其他分組。針對少量病案填寫不規范,導致不致分組及核算工作量問題,我們增加了住院費用為0、無主要病癥診斷等系統分組,不僅解決入組率100%問題,而且可用于病歷質量監控。
(8)DGRS權重費用問題。由于國內藥品、材料占比較高,不能真正反映各DRGS組別及病例應當消耗的資源,借鑒北京及其他地方的做法,我們對住院總費用進行了修正。藥品、材料、血制品等只按一定比例計入權重費用,并依據權重費用進行驗證及確定各DRGS的權重。
(9)極端數據排除。在確定DRGS權重過程中,需要排除因治療過程不一致、住院天數大于60天的非急性病例,以及病案信息填寫不準確導致的費用過高、費用過低數據。為盡量保證病例的代表性,我們極大壓縮了裁剪區間,裁剪數據的比例為4.69%,遠低于美國、澳大利亞、北京分組器的14%水平。
三、存在問題
從分組器的主要技術參數看,東旦DRGS分組器優于國內外分組器水平。(1)除未填寫主要疾病診斷者外,入組率達100%。(2)在裁剪數據比例遠低于其他版本的情況下,住院費用CV>1的DRG數量和比例低于其他版本。(3)在裁剪數據比例遠低于其他版本的情況下,住院時間CV>1的DRG數量和比例不高于其他版本。
國內外主要DRGs分組器性能比較
版本 |
入組情況 |
住院費用 |
住院時間 |
|||
入組數 |
入組率 |
裁剪數據的比例 |
CV>1的DRG數量和比例 |
裁剪數據的比例 |
CV>1的DRG數量和比例 |
|
AP-DRGs (美國) |
628 |
|
14.11% |
3 (0.48%) |
13.29% |
2 (0.32%) |
AR-DRGs (澳大利亞) |
607 |
95%-98% |
14.31% |
2 (0.33%) |
12.82% |
4 (0.66%) |
BJ-DRGs (北京) |
615 |
95%-98% |
14.12% |
2 (0.33%) |
13.15% |
2 (0.33%) |
東旦-DRGs(蚌醫) |
784 |
100% |
4.69% |
0 (0.00%) |
4.69% |
2 (0.25%) |
由于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屬單體醫院實施DRGs,受病源及學科分布影響,有的DRGs組別入組病例少,加上在當地屬新技術或高難度技術,導致DRGs權重與北京300多家醫院的DRGS權重有較大差別。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擬通過以下兩種措施進行處理。一是通過專家評估,對DRGS權重費用進行進一步修正,二是將本院DRGS權重與北京300多家醫院的DRGS權重加權平均,平衡樣本少及地區之間的差異。
某單體醫院分組結果(部分)
DRGS編碼 |
DRGS名稱 |
入組例數 |
裁剪例數 |
例均費用 |
例均天數 |
費用CV |
時間CV |
加權費用CV |
權重 |
權重_BJ |
BB11 |
創傷性伴開顱術,伴重要合并癥與并發癥 |
10 |
|
136381 |
18.20 |
0.35 |
0.40 |
0.39 |
10.03 |
4.88 |
BB15 |
創傷性伴開顱術,不伴合并癥與伴隨病 |
22 |
3 |
76064 |
16.86 |
0.55 |
0.75 |
0.53 |
5.08 |
2.45 |
BB21 |
非創傷性開顱術,伴重要合并癥與伴隨病 |
79 |
7 |
100319 |
24.03 |
0.52 |
0.58 |
0.55 |
6.39 |
4.74 |
BB25 |
非創傷性開顱術,不伴合并癥與伴隨病 |
333 |
20 |
55569 |
22.80 |
0.49 |
0.45 |
0.54 |
3.10 |
3.3 |
BC19 |
伴出血診斷的顱內血管手術 |
16 |
1 |
129537 |
18.31 |
0.34 |
0.50 |
0.62 |
5.23 |
4.73 |
BC29 |
腦室分流及翻修手術 |
23 |
6 |
50878 |
19.52 |
0.30 |
0.35 |
0.59 |
2.27 |
2.57 |
BD13 |
脊髓手術,伴合并癥與伴隨病 |
4 |
|
64235 |
30.75 |
0.10 |
0.33 |
0.45 |
3.70 |
2.21 |
BD15 |
脊髓手術,不伴合并癥與伴隨病 |
85 |
2 |
41198 |
14.15 |
0.31 |
0.44 |
0.51 |
2.17 |
1.95 |
BE19 |
頸動脈及顱內血管內手術 |
8 |
|
84482 |
19.63 |
0.30 |
0.33 |
0.53 |
4.18 |
2.54 |
BE23 |
顱外腦、椎動脈血管手術,伴合并癥與伴隨病 |
1 |
|
73396 |
10.00 |
0.00 |
0.00 |
0.45 |
4.16 |
2.31 |
BE25 |
顱外腦、椎動脈血管手術,不伴合并癥與伴隨病 |
4 |
|
101375 |
11.25 |
0.53 |
0.57 |
0.68 |
3.44 |
2.17 |
BF19 |
神經調制手術 |
|
|
|
|
|
|
|
|
5.51 |
BJ11 |
神經系統其他手術,伴重要合并癥與伴隨病 |
19 |
1 |
99806 |
25.11 |
0.55 |
0.48 |
0.48 |
6.78 |
4.52 |
BJ13 |
神經系統其他手術,伴合并癥與伴隨病 |
13 |
1 |
31466 |
21.39 |
0.56 |
0.65 |
0.48 |
2.43 |
1.31 |
BJ15 |
神經系統其他手術,不伴合并癥與伴隨病 |
86 |
12 |
27498 |
13.55 |
0.73 |
0.65 |
0.58 |
1.66 |
1.56 |
BK19 |
神經系統診斷伴呼吸機支持 |
2 |
|
83323 |
20.00 |
0.03 |
0.30 |
0.16 |
7.29 |
6.14 |
BL11 |
視頻和無線腦電圖監測,伴重要合并癥與伴隨病 |
|
|
|
|
|
|
|
|
|
BL13 |
視頻和無線腦電圖監測,伴合并癥與伴隨病 |
|
|
|
|
|
|
|
|
0.58 |
BL15 |
視頻和無線腦電圖監測,不伴合并癥與伴隨病 |
|
|
|
|
|
|
|
|
|
BQ19 |
腦血管影像檢查 |
37 |
3 |
19024 |
11.14 |
0.74 |
0.77 |
0.55 |
1.47 |
1.23 |
BR11 |
顱內出血性疾病,伴重要合并癥與伴隨病 |
394 |
59 |
36797 |
16.01 |
0.75 |
0.74 |
0.61 |
3.05 |
2.08 |
BR15 |
顱內出血性疾病,不伴合并癥與伴隨病 |
454 |
60 |
20256 |
13.04 |
0.66 |
0.71 |
0.57 |
1.73 |
1.5 |
BR21 |
腦缺血性疾病,伴重要合并癥與伴隨病 |
1159 |
71 |
20846 |
14.91 |
0.62 |
0.56 |
0.54 |
1.81 |
1.17 |
BR23 |
腦缺血性疾病,伴合并癥與伴隨病 |
1192 |
47 |
15354 |
12.70 |
0.54 |
0.52 |
0.47 |
1.33 |
0.91 |
BR25 |
腦缺血性疾病,不伴合并癥與伴隨病 |
957 |
56 |
15421 |
11.72 |
0.59 |
0.58 |
0.51 |
1.33 |
0.74 |
BS11 |
脊髓損傷及功能障礙,伴重要合并癥與伴隨病 |
24 |
4 |
42596 |
20.83 |
0.78 |
0.73 |
0.69 |
3.52 |
1.77 |
BS15 |
脊髓損傷及功能障礙,不伴合并癥與伴隨病 |
55 |
14 |
14977 |
10.31 |
0.86 |
0.63 |
0.54 |
1.05 |
0.78 |
BS21 |
非創傷性意識障礙,伴重要合并癥與伴隨病 |
10 |
1 |
21805 |
7.80 |
0.69 |
0.74 |
0.61 |
1.82 |
1.64 |
BS23 |
非創傷性意識障礙,伴合并癥與伴隨病 |
4 |
|
6690 |
7.00 |
0.59 |
0.53 |
0.50 |
0.60 |
1.4 |
BS25 |
非創傷性意識障礙,不伴合并癥與伴隨病 |
16 |
1 |
4531 |
2.50 |
0.55 |
0.68 |
0.49 |
0.38 |
0.78 |
BT11 |
病毒性腦、脊髓和腦膜炎,伴重要合并癥與伴隨病 |
65 |
4 |
18197 |
10.88 |
0.62 |
0.42 |
0.53 |
1.55 |
2.6 |
BT15 |
病毒性腦、脊髓和腦膜炎,不伴合并癥與伴隨病 |
355 |
16 |
10924 |
9.98 |
0.49 |
0.54 |
0.44 |
0.93 |
1.66 |
BT21 |
神經系統的其他感染,伴重要合并癥與伴隨病 |
89 |
10 |
15902 |
14.35 |
0.69 |
0.80 |
0.61 |
1.39 |
1.91 |
BT25 |
神經系統的其他感染,不伴合并癥與伴隨病 |
666 |
48 |
8182 |
8.43 |
0.56 |
0.55 |
0.49 |
0.69 |
1.27 |
BU11 |
神經系統腫瘤,伴重要合并癥與伴隨病 |
7 |
|
31193 |
26.14 |
0.54 |
0.52 |
0.38 |
2.41 |
2.24 |
BU15 |
神經系統腫瘤,不伴合并癥與伴隨病 |
49 |
7 |
12859 |
14.65 |
0.78 |
0.91 |
0.70 |
1.13 |
1.69 |
BU21 |
神經系統變性疾患,伴重要合并癥與伴隨病 |
107 |
4 |
23944 |
19.09 |
0.62 |
0.48 |
0.57 |
2.11 |
1.8 |
BU25 |
神經系統變性疾患,不伴合并癥與伴隨病 |
73 |
6 |
14668 |
13.70 |
0.60 |
0.63 |
0.53 |
1.28 |
1.05 |
BU31 |
脫髓鞘病及小腦共濟失調,伴重要合并癥與伴隨病 |
16 |
1 |
21926 |
16.44 |
0.50 |
0.38 |
0.44 |
1.90 |
1.35 |
BU35 |
脫髓鞘病及小腦共濟失調,不伴合并癥與伴隨病 |
60 |
3 |
15380 |
12.58 |
0.61 |
0.41 |
0.52 |
1.34 |
1.05 |
BV11 |
癲癇病,伴重要合并癥與伴隨病 |
59 |
8 |
15321 |
12.31 |
0.59 |
0.62 |
0.52 |
1.34 |
1.93 |
BV12 |
癲癇病<17歲,伴重要合并癥與伴隨病 |
7 |
|
13685 |
10.29 |
0.24 |
0.45 |
0.27 |
1.17 |
0.74 |
BV13 |
癲癇病,伴合并癥與伴隨病 |
68 |
|
7703 |
6.63 |
0.44 |
0.48 |
0.40 |
0.66 |
1.06 |
BV15 |
癲癇病,不伴合并癥與伴隨病 |
26 |
4 |
8041 |
7.77 |
0.83 |
0.79 |
0.69 |
0.69 |
0.34 |
BV16 |
癲癇病<17歲,不伴合并癥與伴隨病 |
90 |
3 |
4736 |
3.72 |
0.48 |
0.59 |
0.43 |
0.40 |
0.24 |
BV29 |
神經-肌肉接頭疾患 |
69 |
9 |
9589 |
8.13 |
0.95 |
0.77 |
0.80 |
0.85 |
0.79 |
BV39 |
頭痛 |
95 |
6 |
8093 |
7.99 |
0.61 |
0.61 |
0.53 |
0.71 |
0.61 |
BW11 |
神經系統先天性疾患,伴重要合并癥與伴隨病 |
2 |
|
162795 |
29.00 |
0.56 |
0.59 |
0.66 |
5.81 |
0.86 |
BW15 |
神經系統先天性疾患,不伴合并癥與伴隨病 |
9 |
2 |
5020 |
10.11 |
0.69 |
0.54 |
0.58 |
0.46 |
0.93 |
BW29 |
腦性麻痹 |
3 |
|
6413 |
8.33 |
0.49 |
0.48 |
0.38 |
0.57 |
1.32 |
BX11 |
大腦功能失調,伴重要合并癥與伴隨病 |
44 |
6 |
31490 |
24.66 |
0.55 |
0.41 |
0.51 |
2.90 |
1.96 |
BX15 |
大腦功能失調,不伴合并癥與伴隨病 |
37 |
2 |
22867 |
17.89 |
0.59 |
0.50 |
0.53 |
2.06 |
1.7 |
BX23 |
周圍神經疾患,伴合并癥與伴隨病 |
177 |
15 |
14718 |
14.79 |
0.64 |
0.49 |
0.56 |
1.29 |
0.92 |
BX25 |
周圍神經疾患,不伴合并癥與伴隨病 |
214 |
20 |
9199 |
11.15 |
0.58 |
0.54 |
0.50 |
0.81 |
0.63 |
BY11 |
顱內損傷,伴重要合并癥與伴隨病 |
47 |
10 |
57306 |
15.02 |
0.70 |
0.76 |
0.61 |
4.94 |
1.45 |
BY15 |
顱內損傷,不伴合并癥與伴隨病 |
113 |
27 |
19853 |
12.95 |
0.76 |
0.80 |
0.66 |
1.72 |
0.63 |
BY21 |
顱腦開放性損傷,伴重要合并癥與伴隨病 |
45 |
5 |
15167 |
8.96 |
0.67 |
0.72 |
0.59 |
1.35 |
1.03 |
BY23 |
顱腦開放性損傷,伴合并癥與伴隨病 |
22 |
2 |
7741 |
4.86 |
0.60 |
0.61 |
0.52 |
0.70 |
1.08 |
BY25 |
顱腦開放性損傷,不伴合并癥與伴隨病 |
171 |
13 |
6694 |
6.05 |
0.72 |
0.72 |
0.62 |
0.60 |
0.31 |
BZ11 |
神經系統其他疾患,伴重要合并癥與伴隨病 |
87 |
11 |
17001 |
13.22 |
0.81 |
0.77 |
0.69 |
1.49 |
1.65 |
BZ15 |
神經系統其他疾患,不伴合并癥與伴隨病 |
239 |
29 |
6842 |
7.65 |
0.82 |
0.80 |
0.69 |
0.60 |
1.25 |
CB19 |
視網膜手術 |
528 |
29 |
6218 |
5.03 |
0.88 |
0.82 |
0.63 |
0.49 |
0.47 |
CB29 |
原發性虹膜手術 |
6 |
|
4772 |
5.67 |
0.38 |
0.43 |
0.36 |
0.42 |
0.61 |
CB39 |
晶體手術 |
1173 |
11 |
9730 |
5.32 |
0.36 |
0.57 |
0.48 |
0.58 |
0.35 |
CB49 |
視網膜、虹膜及晶狀體以外的內眼手術 |
225 |
3 |
6708 |
8.26 |
0.33 |
0.45 |
0.30 |
0.58 |
0.59 |
CC19 |
角膜、鞏膜、結膜手術 |
109 |
2 |
6808 |
5.59 |
0.39 |
0.55 |
0.34 |
0.59 |
0.49 |
CD10 |
眼眶外的外眼手術<17歲 |
85 |
|
4991 |
4.44 |
0.38 |
0.42 |
0.35 |
0.43 |
0.3 |
CD19 |
眼眶外的外眼手術 |
345 |
7 |
4431 |
4.81 |
0.41 |
0.58 |
0.37 |
0.39 |
0.38 |
CD29 |
眼眶手術 |
59 |
|
6361 |
6.58 |
0.35 |
0.60 |
0.32 |
0.55 |
0.63 |
CJ19 |
其他眼部手術 |
582 |
10 |
7693 |
5.42 |
0.45 |
0.53 |
0.40 |
0.54 |
0.69 |
CR10 |
眼的神經及血管疾患,<17歲 |
5 |
|
4042 |
5.20 |
0.68 |
0.76 |
0.58 |
0.37 |
0.41 |
CR19 |
眼的神經及血管疾患,>16歲 |
99 |
12 |
4498 |
6.72 |
0.69 |
0.63 |
0.59 |
0.41 |
0.41 |
CS19 |
前房出血及眼創傷的非手術治療 |
56 |
7 |
2758 |
5.36 |
0.65 |
1.30 |
0.55 |
0.25 |
0.41 |
CT19 |
眼部惡性腫瘤及交界性腫瘤 |
4 |
|
22471 |
18.75 |
0.59 |
0.61 |
0.54 |
1.78 |
0.78 |
CU11 |
急性重型眼部感染,伴重要合并癥與伴隨病 |
1 |
|
5066 |
7.00 |
0.00 |
0.00 |
0.13 |
0.46 |
0.78 |
CU15 |
急性重型眼部感染,不伴合并癥與伴隨病 |
32 |
1 |
3319 |
5.34 |
0.60 |
0.59 |
0.52 |
0.30 |
0.26 |
CV11 |
各種類型青光眼,伴重要合并癥與伴隨病 |
3 |
|
4347 |
5.67 |
0.44 |
0.44 |
0.37 |
0.40 |
0.74 |
CV13 |
各種類型青光眼,伴合并癥與伴隨病 |
10 |
|
3159 |
4.70 |
0.47 |
0.49 |
0.40 |
0.29 |
0.41 |
CV15 |
各種類型青光眼,不伴合并癥與伴隨病 |
33 |
2 |
3392 |
6.09 |
0.62 |
0.55 |
0.52 |
0.31 |
0.41 |
CW19 |
各種類型白內障 |
56 |
8 |
5191 |
3.77 |
0.67 |
0.62 |
0.50 |
0.36 |
0.78 |
CX19 |
全身疾患引起眼部病變 |
39 |
3 |
9133 |
12.82 |
0.49 |
0.38 |
0.42 |
0.81 |
0.78 |
CY19 |
眶內動脈瘤 |
|
|
|
|
|
|
|
|
0.89 |